自從觀眾首次在28天毀滅倒數中見識到丹尼·鮑伊開創性的末世視野,雖然僅過了23年,但眾人引頸期盼的續作28年後實在來得還不夠快。誰會在意鮑伊與編劇艾力克斯·嘉蘭將時間軸調整了約莫五年,只為呈現這部萬眾期待的續集呢?
視覺震撼的進化
即將問世的28年後保留了前作那種獨特且時而殘酷的影像風格——正是那種「感染體」狂奔與數位影像粗礪感的結合,重新定義了殭屍電影。然而早期片段已展現出更宏大的電影規格,將作品提升至超越前作樸素製作根源的新高度。
導演的視野
鮑伊解釋他們採用超寬銀幕格式的創作抉擇:「我們想強化首部電影中,關於感染體可怕速度與機動性所帶來的不安感。透過這種擴展的畫面,威脅可能從任何方位襲來——迫使觀眾不斷掃視銀幕邊緣,營造持續的緊繃感。」
從構想到現實
這些年來,鮑伊與嘉蘭曾多次重啟續集企劃卻未竟全功。直到他們放棄 predictable的「全球爆發」套路,轉而聚焦英國脫歐時期的孤立主義主題,才真正取得突破。
創新的電影技法
為延續前作的游擊美學,製作團隊採用多項非傳統技術,包含同時運作多達20支iPhone的拍攝架構,以及通常只用於大型史詩片的特殊2.76:1超寬畫幅。
「有個運用20機同步拍攝的段落令人難忘,」鮑伊透露:「它創造出這種震撼的沉浸視角,讓觀眾直接置身動作場景,而非被動旁觀。」
完美的創作夥伴
鮑伊與嘉蘭再度聯手,勢必將帶來技術革新與豐富的角色刻畫。「艾力克斯總能寫出需要全新表現方式的高難度動作戲,」鮑伊指出:「但他永遠懂得在奇觀與真實人性戲劇間取得平衡。」
這種動能也延伸到與演員的合作。「我們的多機設置連資深演員都得全神貫注,」鮑伊饒富興味地補充:「他們無從預測鏡頭會從哪個方位捕捉,因而創造出絕妙的即興時刻。」
儘管對具體劇情保密,鮑伊保證28年後將既致敬前作又突破期待:「這部作品充滿挑戰性與驚喜,最終成為令我無比自豪的作品。觀眾絕對料不到會是這樣的發展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