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朦朧之境:遠征33》的導演純粹因為無聊,創造了2025年評分最高的遊戲。深入了解這個專案背後開發者的動機,以及Sandfall Interactive成立的緣由。
《朦朧之境:遠征33》源自無聊而生
突破常規

《朦朧之境:遠征33》瞬間爆紅,贏得2025年最高評分遊戲的頭銜,並在三天內售出超過一百萬套。令人驚訝的是,這款年度遊戲競爭者竟源於無聊及追求創新的動力。
在5月4日接受BBC新聞採訪時,Sandfall Interactive的開發者分享了這款遊戲的起源故事。導演Guillaume Broche解釋,這個專案是他對創作焦躁的解毒劑。2020年疫情期間,他在Ubisoft工作時,愈發渴望將自己的遊戲概念化為現實。
Broche一直是《最終幻想》系列的終身粉絲,並夢想打造類似的體驗。當他在Reddit上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時,這個夢想邁出了第一步。
命運的轉折

Broche開始在Reddit和其他論壇隨機聯繫,組建他的團隊。當時,他的願景——一款受美好年代影響的經典回合制遊戲——並非主流概念。儘管如此,他仍堅持為這個熱情專案尋找合作夥伴。
當時在澳洲處於封鎖狀態的Jennifer Svedberg-Yen回應了他的貼文。她在Reddit上看到Broche招募配音員的訊息,決定嘗試一下。「我想,『我從未做過這個,但聽起來很酷』,所以寄了試音給他,」Svedberg-Yen回憶道。她最初被選中擔任主要角色,但最終成為《遠征33》的首席編劇。

Broche後來離開Ubisoft,全心投入《遠征33》,並創立了Sandfall Interactive。在獲得發行商Kepler Interactive的資金後,團隊擴大到約30人。許多成員如作曲者Lorien Testard是透過非傳統渠道加入——Testard是透過Soundcloud與團隊聯繫上的。
在Kepler Interactive的支持下,Sandfall得以吸引知名演員參與,如Charlie Cox(《夜魔俠》)、Ben Starr(《最終幻想XVI》)、Jennifer English(《柏德之門3》)及Andy Serkis(《魔戒》)。

儘管團隊不斷擴大,Broche和Svedberg-Yen承認在開發過程中他們必須「身兼多職」。許多核心成員的工作超出了正式職責;例如,Svedberg-Yen還負責管理多國語言的翻譯工作。Broche形容團隊「多數是初級成員,但極具奉獻精神與才華」。
《遠征33》的製作過程幾乎與遊戲本身一樣神奇。以無聊為火花,加上一路上的些許運氣,Sandfall Interactive打造出了一款讓玩家能享受多年的世代級作品。《朦朧之境:遠征33》現已於PlayStation 5、Xbox Series X|S及PC平台推出。最新動態請見下方文章!